章节目录 第九十四章

    “这样一个无赖也能成为皇帝?”

    战国诸多贵族君王炸开了锅。

    特别是在讲解刘邦对项羽说煮他爹分他一羹这话时,三观都要炸裂了。

    诸子百家轮番上场将刘邦批评了遍。

    刘邦的行为在这个时代突破了底线,贵族这种生物根本想象不到有这般不要脸的人物,脸皮厚的游侠竟然能当皇帝!

    荒谬,太荒谬了!

    如今战国崇尚大复仇,像伍子胥那样为父报仇历经磨难才成功的案例才是主流。

    哪怕为争权夺利饿死老父亲呀,什么放任父亲遗体三月都生蛆不管这种事也存在,可都会披上一层皮,在史书上春秋笔法带过。

    可在敌人要烹杀自己老父亲,自己不救人反而要求分一杯羹这种事太拉低底线了。

    是个人听了都得骂一句禽兽不如的畜生!

    可偏偏这么一个人完成了强秦末年的乱世,在大秦尸体上建立了新的王朝……

    凭什么?

    战国酸的人太多了!

    秦国的虎狼之师在灭掉他们祖国后就这样轻而易举完了,完得太莫名其妙了。

    至于后面的视频直接忽略而过,什么吕后牝鸡司晨根本不算什么事,还未独尊儒术的战国,女人参政太正常不过了。

    不少国家那都是靠女人才延续下来。

    比如赵国老冤家秦国和齐国,吕后的事放在战国根本不算事。

    起码秦王嬴稷就很欣赏这个女人,一个能帮丈夫力挽狂澜,延续夫家江山的女人太罕见了。

    他跟宣太后虽然算政敌,也一直致力清除掉楚系实力,可也不否认自己亲生母亲为大秦做出的贡献。

    都说他在位期间每年在打仗,可前半生权势都掌握在太后手里,那些仗是母亲支持打的。

    大秦强盛到今日,有太后的一份功劳。

    “这刘邦也就比正儿小三岁,刘邦可以娶得,我正儿为何娶不得?”

    嬴稷不仅不厌恶吕后这样的女人,甚至很欣赏她。

    一众做白日梦的人秦王嬴稷压根没放在眼里,他旁边坐着已经长大的小王孙。

    小王孙虽然才长了一岁,跟去岁相比差别太大了。

    半年前得知自己未来是要做王后的赵姬被赵国送来秦地。

    人是赢子楚的女人,秦王嬴稷也不插手,只将小孙孙正式接入宫中抚养,不给他接触那个女人的机会。

    前几l日,子楚娶了楚国王室女子,府里热闹得很,嬴稷更加不愿意小孙孙回去受气,就怕人折在后宅女人的争斗中。

    祖孙二人就坐在王座下的台阶,看着光幕,看的还是吕后这一期。

    放完后,半开玩笑问小孙孙:“正儿,这个女人未来给你当媳妇好不好?”

    他小孙孙就缺一个能下狠手的女人,小孙孙寿命有限,就需要一个心狠手辣能抗住压力为大秦延续下去的女人。

    那

    刘家宗室杀光了又如何,只要江山能延续下去,想来那刘邦也不介意。()

    朱元璋脸色阴沉盯着光幕。

    ?想看玄北写的《盘点历史谎言,从朱棣吃猪粑粑开始》第九十四章吗?请记住.的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吕后视频下评论不知不觉歪到各朝代对于女性掌权者的评判上。

    大明没有出色的女性掌权者,成为被群嘲对象。

    【星星点灯:朱元璋就是路走窄了,限制皇子只娶普通家世的女人,虽然避免了外戚做大,可也没让大明时间延长,没跟高门结亲,人家对大明也没有忠臣,改换门庭那叫一个爽快。明朝也没什么厉害的皇后,不指望出一个吕后武则天,哪怕出一个刘娥那样的大明说不定都不一样。】

    【清风拂月:这个也要看概率问题,明朝末期真的是靠人力难以回天,南海都下大雪了,北方都冷成什么样子?当然要是朱棣开始走大航海,找到澳洲美洲,还能靠着海外产粮地来接明末的危机。】

    【顺风顺水:娶高门女人有缺点也有优点,缺点是容易出外戚,优点是高门女子没那么容易被文官糊弄。不过数一数明朝的那些外戚,因为身份低,没有实权,在弄钱上有一把手,要是碰到个张皇后那样的伏弟魔,那恨不得将丈夫家业塞给自己弟弟!】

    殿内气氛很凝重,朱元璋合上眼,手放在膝盖上轻点。

    光幕上再吵,也没让他改变选秀只选小家之女的决定。

    这样说吧,朱元璋如今年纪已经不小了,人生已经走了大半,这个岁数性格已经固定,可以称得上顽固不化,外界很难影响他也很难改变他的思想。

    老朱同志很容易接纳新建议,但也仅限于对朝廷好的,什么秀女在他看来都是无关紧要之事,大明不想要一个野心勃勃的女人,也不需要什么有能力的外戚。

    真要靠女人延续江山,他为了不选择自己闺女?

    女人也只有他家妹子能让他另眼相待。

    朱元璋将这个提议忽略不计,目光继续盯着光幕,突然眼一眯,扫到了群有消息。

    大明事业群才刚建立一个月,群中成员共享了不少活跃度,成员也增加到了八位,可以说将如今出现过的大明皇帝都一网打尽了。

    其中以“大明战神”出名的朱祁镇直接成为群嘲对象,连带他父亲朱瞻基也被一日三次卖。

    骂人的主要是破罐子破摔的朱棣。

    今日惯例还是朱棣先开头,将孙子骂了一顿,“俺那些家业是容易存活下来的吗?全都被你家兔崽子祸祸了,生儿子不教,教给太监教,你怎么不跟太监生儿子去?”

    朱棣是真被气坏了,靖难之役好不容易踢走侄子抢来的江山,因这一直惧怕他爹骂他是反贼,本来指望后世子孙争气点,告诉他爹,这江山虽然到他手里反而将大明江山带到了鼎盛。

    结果呢,出了个不肖子孙浪费了这优势,还将大明带到由盛转衰。

    他朱棣老脸都被丢尽了,怎么好意思出现在老爷子面前显摆自己的存在感?

    朱棣被强行拉入群里时就知道情况不妙,被老爷子骂得屁滚尿流,在现实里揍

    ()    了孙子一顿终于想起来进群里找罪魁祸首骂了!

    朱瞻基任骂,甚至还露出了怀念的微笑,这般中气十足的老爷子多少年没见到了?

    看着群内朱棣一个接着一个发言,朱元璋深吸一口气。

    这群糟心子孙是没法管了,让太子去管吧!

    船在晃动,忙着巡视地方的朱标收到私信,眼睛满脑子都是疑问,他爹这又是想干啥?

    尽快要巡视河工,务必在雨季到来前检查堤坝,这本来只需要派钦差即可,上一任钦差莫名死在任上,死前豁出去给皇帝发了私信,这下直接戳了朱元璋的肺管,亲自北上去检查黄河河工。

    可以预料接下来又是一番腥风血雨。

    朱标跟了过来,为此还将老四给提溜进京负责监国。

    一想到老四跟诸多有功的叔叔伯伯大眼瞪小眼,朱标就有些忍俊不禁。

    北上后这一路走来情况并不乐观,可以说是全军覆没,不说官吏贪污问题,就几l道河工看着有模有样,走近一看全都是样子工程。

    这样的大坝如何能防御住黄河?

    只能赌今年夏日没有暴雨,否则地势低洼地区的百姓势必要遭遇到洪灾。

    皇帝一路北上没少杀人,杀到后来,后面的官员都精了,乘着皇帝没来前疯狂擦屁股。

    朱皇帝很快察觉到了,又使龙船慢行,派太子先行一步跟贪官污吏抢时间。

    朱标接到私信时已经收集好证据,将获罪官员抓起来。

    一个小小的知府竟然贪下了六十万贯,不仅往年救灾粮被他高价卖出,甚至还联合漕运污下了十万贯秋收税银,胆子可真是大!

    回到船上,朱标向皇帝禀告,朱元璋并不意外,他冷笑一声,“这些贪官污吏还真不能发松,贪污这么多,也没有活着的必要了,本人扒皮萱草,男丁赐死,其妻女充入乐籍!”

    对于亲爹的狠辣手段朱标已经见怪不怪了,再狠的手段也不是没使过。

    处理完这些琐碎事务,朱标接到他爹丢过来的工作,给群里的皇帝们上上课,顺便解决后世冒出的问题。

    这个工作朱标很感兴趣,他也想知道大明后面出现的问题,顺便看看在源头是否能堵住。

    朱标披着朱元璋的皮在群里发言。

    这熟悉语气,这缓和态度,让朱棣一下子认出老爷子号下面的人是谁了。

    【永乐皇帝朱棣:大哥是你吗?】

    朱标不适应的皱了皱眉头。

    【明太祖朱元璋:四弟,永乐这年号是否可以改?】

    朱棣叫屈。

    【永乐皇帝朱棣:大哥,我已经改了,只是这称号一天到晚跟着,没法更改。】

    坐实自己没读过书,被文人给忽悠的朱棣大开杀戒过,大开杀戒的结果就是多上万乐籍人。

    本来牵连的人更多,考虑到南边还有一块新大陆,还需要人迁徙过去种植,这些人性命先保留了。

    【永乐皇帝朱棣:

    大哥,我们这边的船已经找到南边那块新大陆了,你那边呢?】

    跟隔着大洋的美洲大陆相比,南边的澳洲要好找许多,更不要说沿途还有小岛。

    大明的宝船沿着海岛前进,果然发现了不少洋人的船。

    也是他们找得及时,不然只专注内陆,这外面的地盘都被那些洋人给占光了。

    【明太祖朱元璋:咱爹的意思是彻底消灭元朝后再开放沿海。】

    在朱标看来,他爹胆子太小了,元蒙连元大都都抛弃了,哪里还有重整旗鼓的机会,乘着这个机会可以先开放岭南一带沿海,元人还能隔着偌大中原跟岭南联系上?

    兄弟二人吐槽了朱元璋一顿。

    等朱标意识到不妙,回过头来正好对上亲爹泛着凶光的两眼。

    心里为老四默哀了几l秒,朱标也为亲弟弟说好话。

    “老四做得还不错,后代虽然出了个不肖子孙,可也是文人把人教坏了,爹,我觉得咱大明皇子的教育方式有漏洞,在大本堂内任由大儒去教,容易让皇子遮蔽双眼。()”

    他自己都没想到自己儿子被大儒教得满脑子都是千年前那一套。

    允炆上位搞复古那一套,这些人怎么敢?

    朱元璋也想到了另一个世界大孙子被教歪了。

    再想想几l个儿子没几l个正常的,不拿百姓当人看,顿时觉得皇子教育出了问题。

    “说说你的想法??()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朱标将收集的后世资料列出来。

    “后世无论什么身份都要去学堂上学,儿认为皇子应该跟更多的人接触,这样才不至于被人哄骗。”

    像清朝拿二十两银子买一颗鸡蛋的傻子,大明不需要。

    “标儿的意思是将皇子送出宫去读书?”朱元璋挑眉,语气有些莫测,“那皇子身边的同窗该如何筛选?”

    朱标回道:“多选几l个夫子不迂腐口碑好的学堂,不限制在一个学堂读书,只是蒙学,后续学堂再慢慢准备。”

    朱元璋否决了皇子皇孙分开去不同学堂的主意,“在国子监附近选一地方休整后作为皇子皇孙学堂,洪武年间也积攒了一些状元榜眼探花,瞅一瞅有空的调去做夫子。”

    “另外再对外开放一定招生名额,文武官员家的孩子经过测试后可以录取,寻常百姓家的孩子愿意来考也不允许阻拦。”

    朱元璋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我儿说的对,皇子皇孙的教育需要改,此事就交给你了。”

    朱标又被迫接了一个任务。

    【大家好,我是清溪,停更半个月大家可有想我?】

    【有在评论区看到小伙伴的关心,清溪在这里说一声谢谢,清溪所住地区虽然遭遇洪水,但好在清溪居住是高楼,台风来之前就囤好了吃的用的。】

    朱元璋不解,后世人说起洪水怎么一点也不在意?

    别说朱元璋,就连李世民都看到了后世人对于洪水的轻慢。

    【唯一没有料到的是断网断电

    ()    ,乘着临时来电,清溪尽快肝了一期视频出来,本期视频从一个人物来介绍大唐盛世。】()

    【锚点锁定中……】

    ?玄北提醒您《盘点历史谎言,从朱棣吃猪粑粑开始》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视频投放成功。】

    刚将曾经的儿媳妇封为杨贵妃的李隆基意气风发,重新体验到了年少时的冲动。

    同时又将屡次忤逆圣意的宰相张公赶出朝廷,他是看什么都很晴朗。

    将要处理的政务推掉,李隆基重重赶往后宫要去安慰贵妃。

    刚摸到贵妃的小手,就见面前突然降下一道光幕,李隆基眯起眼睛,待听清楚声音,他发出疑问。

    “这说的是张公?”

    【以前曾经说过,大唐盛世在唐玄宗,败也在唐玄宗,今日我们来说说大唐的盛世,可盛世中诞生的一位明月,他的人生跟大唐一样,他人生起时大唐是盛世,他人生陷入低谷时大唐由盛转衰,他死后没多久,大唐爆发了安史之乱,说盛唐都绕不过这个人物,在大唐盛世孕育的杰出的人物中,他就是大唐盛世中的一轮明月。】

    【大唐盛世诞生了很多有诗才的名人,唐诗三百首里绝大部分诗人很多都活跃在唐玄宗时期。】

    【但他的光芒哪怕是在那个名人辈出的大唐盛世都无人能遮挡,唐诗三百首的首篇是他的诗作,他就是一代名相张九龄。】

    李世民不知高兴还是苦恼,再次说大唐很好,可他并不想看到唐玄宗这个皇帝。

    【张九龄,岭南韶关人,自称西汉留后之后,究竟是不是留后之后还有待考究,我们知道五胡乱华,被干掉的世家太多了,谁都想给自己攀个有来头的老祖宗。】

    【老李家跟陇西李氏有关系吗?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可陇西李氏里就有李渊这一□□年代就流行给自己脸上贴金,到明朝那就更普遍了,有人穷到拿族谱出来卖,族谱拿来做什么?将自己这一脉加进去,传个几l代假的也成真了,明清有名有姓的都有来头,一翻族谱还有对得上,现在有人寻根,说实话老祖宗顶多追溯到清朝,明朝之前那是不是你家老祖宗还不一定!】

    李世民挠脸皮,这下岂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他家跟陇西李氏没关系了?

    他还是陇西李氏的族长呢!

    这族长他还做不做?

    【咳咳,刚才那是题外话哈,我们继续说,女帝出生在女帝在位期间,他出生时家世已经远不如之前,不然也不会从中原搬迁到岭南去,南宋前岭南被视为蛮荒之地,是流放官员指定地点,跟清朝的宁古塔是一个道理,真正被开发是在南宋时期。】

    【岭南距离长安城很远,来回一次几l个月打不住,中间有重重大山相隔,只一条秦朝年间为攻打南越修的梅岭古道,在看家世的大唐,一个出身便宜之地的人哪怕再有才华想要出头也不容易。】

    【事实也正是如此,张九龄是终唐一朝唯一一位是岭南人的宰相。】

    大唐岭南被视为蛮夷之地,多人人眼里这里瘴气密布,充满了蛇虫鼠蚁。

    生活在这里的土著也被视为不开化

    ()    人,哪怕迁徙过来的人也视这里是边荒之地。()

    可正是这个地方出了一位宰相,一位令他们骄傲的宰相,为他们打通连同中原道路的恩人,哪怕收到张相被贬官,梅岭古道沿途的人都等待在古道边准备迎接他们的张公回家。

    ?本作者玄北提醒您最全的《盘点历史谎言,从朱棣吃猪粑粑开始》尽在[],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张九龄为何能一飞冲天,不得不说他运气很好,结识了一位改变他命运的大人物,就是三任宰相的张说。】

    【女帝晚年,张说得罪了女帝男宠张宗昌被流放岭南,而张九龄就在张说在岭南流放时期结识,他的诗跟张说可以说是一脉传承,这也是张说官复原职后提拔张九龄的重要原因。】

    光幕出现了航拍,是如今繁华的广东,崇山间是平整弯曲的高速公路。

    画面淡去又出现了3D地图,那多山的两广极为显眼。

    大唐头一次看到岭南全貌的岭南人看着有些陌生的山脉,不由张开嘴巴仿佛在看神迹。

    【岭南多丘陵,这里最有名的应该是荔枝,荔枝头一次出名并不是好名声,“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将荔枝跟杨贵妃绑在了一起。】

    【在张九龄出名前岭南只有荔枝出名,张九龄出名后,岭南出名的变成了荔枝和张九龄,一代名相虽然后来一飞冲天,可人生路也不是一帆风顺,也经历过不少坎坷。】

    【张九龄在出名前就是岭南本地有名的才子,七岁能写文章,十三岁就敢将文章上书广州刺史王方庆手里,被王方庆夸赞必能致远,岭南那地区是流放的蛮夷之地,哪里出什么人才,张九龄出现可以说是照耀了岭南这个文化荒漠地区。】

    【公元702年,十九岁的张九龄第一次进京赶考。】

    【当时科举规矩是优先录取洛阳周边的人才,之后是国子监生,什么岭南这等乡下地区根本不在录取范围内。】

    【这跟我们高考有何等相似?北京户口的考生在北京院校录取分数要远低于其他省。】

    【张九龄可以说一出生就输在了起跑线上,再有才华也比不上有一张洛阳的户籍。】

    【地域歧视哪怕是现在也依然存在,张九龄当时还以“贡生”身份参加科举,再加上来自岭南那等贫贱之地,是被所有人歧视的存在。】

    【先说一说唐朝科举考生来源,一是国子监、弘文馆、崇文馆的学生这类被称为生徒,一个个家世不凡,二就是贡生,贡生就是自学成才的人,显然名校的学生是看不上自考生。】

    【学历歧视在现在都存在,更不要说是古代,一群考生走出去,一听是来自偏远山区连个名师都没有的贡生,无疑会被人孤立。】

    【但张九龄太有才华了,当时担任考官的沈佺期一看他的试卷就大赞他的才华,让他进了进士。】

    【一个偏远山区来的小子成了进士,可以说是一滴水落入油锅里,顿时炸开锅了。】

    【没两年就有人举报说沈佺期收了张九龄家族的钱搞科举舞弊,张九龄还没怎么着,沈佺期先陷入政斗中,之前考中的那一批进士全遭了殃,武则

    ()    天一道圣旨重考。】

    【这次张九龄有没有参加重考历史学者观点不一,但是之后张九龄又参加了两次科举,不同科每次都是头一名,当时科举录取人数稀少,相当于张九龄考中清华后不满意又考了北大,考试跟玩似的,力压当时的考生,说他是考神不为过吧?】

    【再来说说张说跟张九龄是如何认识,张说被流放岭南,肯定要了解一下岭南的才子,张九龄的文章自然到了张说手里,被他是一顿夸赞。】

    【同时张说还是张九龄的族叔,都姓张嘛,聊一聊,说不定就有七拐八拐的亲戚关系。】

    【当然张说被贬期间肯定是没法提拔张九龄,公元707年,大唐再一次出现“玄武门之变”,武皇被强迫退位,中宗上位,年号景龙,新皇登基张九龄再一次参加科举,这回他考的是“材堪经帮科”,再一次及第,这次初入官场,成了校订书籍的官员。】

    【大概是这官做得不符合他胃口,公元712年唐玄宗继位,张九龄又又参加科举,这次考的“道侔伊吕科”属于吏治类,及第后成了一个谏官,就是找皇帝官员疏漏之处。】

    【谏官大家都知道要有嘴皮子里说,敢说一切不公之事,怀有正直之心。张九龄一上来遭遇了第一个职场大事。】

    【唐玄宗上台后想要泡泡温泉打打猎致敬一下太宗,此时呢正值秋收,皇帝出行那是阵势很大,他一出去没什么,肯定会影响当地秋收。】

    【张九龄也不是没头脑,一上来学魏征那样骂皇帝玩物丧志,他很有策略,没阻拦皇帝出去玩,只建议皇帝把行程外后面推几l天,等百姓秋收后再出行。】

    李世民泪眼汪汪,这样的能臣他怎么就没遇到?

    想到每次打猎被魏徵骂,李世民心中难受,他辛苦打理江山容易吗?有点小爱好又怎么了,魏征那老头就是故意跟他过不去!

    【唐玄宗一听欣然应允,这个时候的唐玄宗还没有像后来那样诸事不管,导致朝廷上下乌烟瘴气,刚登基的唐玄宗万事向偶像太宗靠拢,唐玄宗初期甚至还有小唐太宗的雅称。】

    【第一次初战告捷,无疑让张九龄很振奋。】

    【他的第二个目标对准了当时的宰相姚崇,一上来就建议姚崇亲多提拔忠厚之人远小人。】

    【姚崇担任过三朝宰相,更是协助张柬之发动神龙政变将武则天赶下台。玄宗继位后,拜他为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前者掌兵,后者是宰相之位,姚崇此时更是被称为“救时宰相”,跟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列为四大贤相,张九龄挑刺挑到姚崇身上可以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而姚崇呢对张九龄也很不爽,我一宰相需要你一个八品小官来教我怎么做官?】

    【当朝宰相的冷眼相待,谁还能看不出张九龄得罪了当朝宰相?原本亲近的同僚立刻拉开了距离,工作上呢也做了冷板凳。】

    【这官做得越来越没意思,于是年三十八的张九龄以照顾自家年迈老母亲为理由辞官了。】

    【话

    说这位还真是人性,公务员职位说不要就不要,这要换成是现在就业难度来看,别说在单位坐冷板凳,哪怕是当孙子这工作也要硬着头皮做下去。】

    回乡路途中的张九龄再回想年轻时候的率性,不由露出微笑,哪怕是现在的他,依然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回到家乡,你以为张九龄就专心啃老了吗?不是,这位牛人回家后开始考虑为家乡修路,他的老家韶关当时是两广通往中原的门户。】

    【崇山峻岭只一条梅岭古道通往外界,有些路甚至靠近悬崖,一不小心连人带车掉下悬崖,这条路经过千年已经破败不堪,回乡读书闲着没事的张九龄就想为家乡做点实事。】

    【两广地区资源多丰富,我们就不必说了,荔枝好吃吗?杨梅好吃吗?没有好路这些都运不出去。】

    【张九龄就给唐玄宗献了个状子,上面给唐玄宗画大饼,说两广有哪些土特产,什么荔枝杨梅,什么海鲜海盐、象牙犀角等等,除了这些又写了修路的好处,什么可以来往通商,什么可以向宫里进攻,这饼画得让唐玄宗直流口水。】

    李世民也有些心动,这岭南听起来也不是很穷,象牙犀角这等连他也很难享受到。

    前几l年钱都被突厥搜刮,又不幸遇上天灾,不然他也不至于稍微享受些就被魏征拦住骂。

    【唐玄宗大手一挥,张九龄摇身一变成为大庾岭路项目总负责人,修这条路时张九龄没有选择拓宽老路,而是选择大庚距离南雄最近的一条路,我们都知道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平地上选择直线开路没问题,到山里就不行了,哪怕不选择直路也要凿山开洞。为了缩短路程,张九龄召集大量人力在石壁上凿出一道宽六米长十多公里的穿山驿道。】

    【这条路通路后成为南北交通要道,海外大量香料和象牙都是通过这条道进入中原,这条路一直用到一千多年后的清朝,直到清末铁路修建和雄余公路开通,这条古道才卸下重任。】

    【这条路很重要,要是没有这条路,也就没了唐玄宗的千里送荔枝,当然荔枝在张九龄之前在唐朝并不出名,属于奇果。】

    【另外在插一句题外话,荔枝早在汉朝就传到中原,那时候岭南不少丰富物种都上贡皇宫,汉武帝刘彻打下南越时还兴建荔枝宫,从岭南移植了上百棵荔枝树,这些荔枝树无一种活,负责种树的人那是代连坐,死一棵树就要死一群人,都可以称为死亡之树了。】

    【汉武帝人在长安,大概以为全世界气温都一样,岭南那是热带,冬天都穿单衣,将一个生活在热带的植物移植到冬天下大雪的地方怎么可能会活?】

    【再说一个小故事,汉朝的荔枝跟唐朝的可不是一回事,汉朝有生荔枝和干荔枝,你们可以想象荔枝做成干是什么样子吗?荔枝采下来一日色变,三日未变,怎么可能千里迢迢送到长安供皇帝食用,沿途走几l个月,是荔枝早臭了,两汉时期的荔枝其实是龙眼。】

    光幕出现荔枝和龙眼的照片。

    【哈哈,两汉230年吃的荔枝实

    际上都是龙眼,不知道汉武帝知道后会不会气死?哪怕是皇帝又怎么样?还不如我们荔枝想吃就吃!】

    光幕上是超市上架的新鲜荔枝,一点红在外壳上,看着分外诱人。

    李世民咽了咽口水,修修修,他也想尝尝荔枝什么味,总不能做了皇帝,被后人嘲笑连荔枝都没尝过吧?

    汉武帝呢,气得将手边的干荔枝给扔了。

    这就是岭南献上来的荔枝?

    可恶的交趾人,竟敢哄骗朕!

    【其实从荔枝也能看出不同朝代的气候变差,两汉时期进贡荔枝在岭南,说明岭南气候温暖,唐宋时期荔枝进贡在四川,说明这时候气候温暖,连四川都能种植荔枝,元明清荔枝进贡在福建,小冰河导致气候寒冷,荔枝合适种植环境变成了福建。】

    【到我们现在荔枝已经不局限地域,福建、广东、海南,无论哪一地的荔枝我们想吃,隔天就能吃到。】

    【好了,不聊题外话了,我们再回到一代名相张九龄身上,张九龄修路修了将近两年,修完路后被召回京继续做他的谏官,然而他并没有吸取之前的教训,依然是个肯直言劝谏的人,不会为权势折腰。】

    李世民击掌喝彩,“好!”

    【哪怕是皇帝,说谏就谏,宛如魏征再世。这就惹得皇帝心里很不爽,皇帝虽然以太宗为偶像,可沐浴在赞美好话之中,时间一长已经有了迷失的苗头,再听张九龄的谏言就很刺耳。】

    被道明心中想法的唐玄宗脸是又黑又红。

    【可张九龄的职责就是给当权者挑刺,人家也没做错,唐玄宗也没理由将人赶走。】

    【当时朝中分张说和姚崇两派,张说是张九龄的族说按说两人应该是同一派才是,结果张说大权在握后性情出现了转变,再也不是当年以百姓为重的人,面对被权力欲望迷住的张说,张九龄都是该谏言是谏言,并不因为他身份对他有区别待遇。】

    【公元731年,当了近二十年皇帝的唐玄宗终于想起张说临终前推荐,拜张九龄为秘书少监兼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两年后做了宰相。】

    【此时的张九龄年纪已经不小了,从他十九岁步入洛阳,再到他三十八岁做谏官,当宰相已经年近六十,可以说人生已经步入倒数。】

    【张九龄当宰相期间注重农业,建议在河南屯田引水稻种植。】

    李世民眼睛一亮,凡是后世被称为名相的都有一手,既然被光幕说出来,那无疑是经过时间验证的,好,这个建议他采纳了!

    【最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安禄山讨伐奚、契丹失败,被当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珪拿下押送他入京,要求朝廷处死。】

    【结果呢,安禄山被唐玄宗不听,硬是将人保下来,当时张九龄还上奏唐玄宗,让他杀了安禄山,不然安禄山必反。事实果然不出张九龄所料,张九龄去世没多久,大唐就陷入安史之乱,煌煌帝国走入陌路!】

    唐玄宗瞳孔一缩,“什么安禄山会反?”

    安禄山怎么会

    反,他对他如太宗对朝中武将赋予绝对信任,他有何道理要反?

    更加糟糕的是他已经放安禄山回到藩地了,神音一出,道明未来,安禄山这下是不反也得反了!

    已经快要进入梅岭古道的张九龄也止住了脚步,不由叹息,“果然还是发生了吗?”

    他的盛世大唐!

    安禄山要反,此等消息通过神言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哪怕是偏于一隅的安南郡都知晓了。

    世人皆知安禄山要反,而安禄山呢,回到藩地第一时间杀了上司张守珪在范阳起兵,可惜起兵时

    不对,准备不充分,失利后带着兵马投奔契丹,竟然做了契丹的大王!

    当然这事后续此刻不谈。

    【张九龄就是大唐的一轮明月,照耀着整个开元盛世,他的人生落幕,就是大唐要谢幕的前兆,这位宰相为大唐神情写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诗人死在了大唐覆灭之前。】

    【我想他是幸运的,没有眼睁睁看着山河破碎,没有看到自己效忠的皇帝被逆贼驱赶像野狗一样逃窜,也不用看抢走自己儿媳为自己贴上一层皮说是爱情的皇帝在马鬼坡下为保全自己赐死了杨贵妃。】

    杨贵妃睁大眼睛,手不由摸了摸脖子。

    【自己君主的狼狈,他没看见,山河破碎他没看见,他死在了大唐盛世无疑是一种幸运。】

    张九龄热泪盈眶,他吸了吸鼻子,眨干眼泪,背过身去吩咐随从。

    “加快速度收拾好行李,我想快些回到韶关。”

    他已年迈,大唐已经不归他管,他也管不了,余生只想守在家乡,死在家乡,埋在家乡。

    【张九龄这样不重名利权势的宰相千年难遇,正因为如此,他才成为后世宰相想要超越的目标。】

    【好了,本期视频就到这里,有不同见解的小伙伴可以在视频下方留言,我们下期再见。】

    光幕暗下去,很快又亮起。

    【唐太宗李世民:李隆基这小子可在?出来受死!】

    【唐高宗李治:阿耶,不要生气,您身体不好,这等不肖子孙由儿子来教训!】

    李隆基看到光幕留言比看到自己奶奶在世还吓人。

    “太、太宗,高宗陛下!”

    李隆基心情很复杂,看到太爷爷这个毕生偶像很兴奋没错,可让太爷爷知道他搞砸了江山,将大唐带入陌路……

    最重要的是,还被祖先知道自己抢了儿媳做女人……

    李隆基强忍住羞意,他抢儿媳妇时不羞涩,杀儿子时没感觉,这会儿被偶像知道自己赶出的那些混账事总算是知道不好意思了。! 记住本站网址,Www.biquxu.Com,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biquxu.com ”,就能进入本站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