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 46 章

    【大厅中有很多食客都在默默听着。

    毕竟国子监的秀才们吵架,平时可看不到啊。

    后站起来的高个子书生名褚兴言,被他出声打断的书生则姓周,周鸿才,听起来就是个被家中寄予厚望的人。

    而他也确实争气,二十多岁就考中秀才,还入了国子监读书,交友广泛,算是国子监中比较知名的人物。

    也因此,当他热情相邀,请大家到酒楼吃饭的时候,就算是跟他不太熟的人,也愿意给个面子。

    比如褚兴言。

    不过他现在后悔了。

    他只恨自己昨天为什么要答应,导致现在要被他害死了。

    情急之下,褚兴言打断周鸿才,说他这是喝醉了说胡话,免得被有心人举报,继而被追究。】

    【褚兴言家中并不富贵,族中也只有一个关系不太亲近的族叔在京中做官,不过等到褚兴言考入国子监之后,两家就亲近起来了,他学业不忙时,经常会去这位族叔家吃饭,顺便请教一下文章。

    他那个族叔在刑部做员外郎,虽然官阶不高,但因为身在六部,尤其还是和此次事件有些关联的刑部,能清楚地感受到现在朝中有多乱。

    所以特意叮嘱了褚兴言,让他最近一定要谨言慎行,千万不要被卷进这件事里去。】

    【而褚兴言也不是那种蠢的,听族叔说过一次之后,大致就理清了问题所在。

    十一皇子在荆州平乱时,手段激烈了一点,似乎还借此震慑过当地的官员和乡绅,引发了不满,所以那些人才会在他回京之后,联名上书弹劾。】

    【本来嘛,这也就是借机朝皇帝告个状,控诉两句,问题不大。

    毕竟十一皇子是真的在赈灾平乱,那功绩是实打实的,皇帝高兴还来不及呢。

    手段激烈一点就激烈一点呗,功大于过嘛,而且都是为了替自己办差,手上才沾了这么多血,皇帝还能跟自己儿子计较?】

    【可是问题在于,皇子们的年纪实在是不小了,争太子一事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偏偏最近还只有十一一个人出风头,这当然没人乐意。】

    【所以你加一把火,我添一把柴,弹劾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已经有留言在传,十一皇子在荆州杀的根本不是闻香会教徒,而是无家可归的灾民!】

    【因为陛下让他平乱,可他根本抓不到闻香会的人,就将那些住在野外的灾民抓起来,杀良冒功,所以才会在割下那些人头颅之后,又放一把火烧掉。

    因为他怕被百姓们看出来,死的都是自己相熟的人。】

    【这个传言一出,朝中上下一片哗然,并且只两天的功夫,就传遍了整个京城,别说国子监的学生,就连街边的菜贩都略有耳闻。

    而这个传言就像打开了什么开关一般,很快就有人传十一皇子仗着自己统领着都尉府,经常对一些大臣罗织罪名,将其构陷下狱屈打成招,目的就是拉拢及铲除异己,好将空出来的位置安插上

    自己的人。

    一个两个传得有鼻子有眼的(),就连此时书生们吵架?()『来[]_看最新章节_完整章节』(),都能说出来吵两句。

    而被编排的当事人就坐在他们身后,隔着两三张桌子的地方,静静地听。】

    十皇子:……我这爱替人尴尬的毛病又犯了。

    【他手臂搁在桌子上,尴尬地挠头,实在受不了了,低头问‘燕武帝’:“你看自己的戏有意思吗?”】

    这什么癖好啊这是!

    【‘燕武帝’坦然地看着他回道:“有意思啊,特别下饭。”】

    说完还吃了口菜,用事实证明所言非虚,甚至他看起来比那几个争吵的书生还自在。

    【十皇子无语了片刻,朝他举大拇指:“你这心态,牛。”】

    事实上,不止是十皇子,升平楼的众人也非常佩服他的心态。

    比如越国公就忍不住开口赞叹。

    “不论是在荆州面对弹劾,还是在市井中遭遇谤讥,皆一笑置之,十一殿下沉稳得真不像是个刚及弱冠的年轻人。”

    闻言谢昭抬头,笑得露出大白牙。

    “过奖了过奖了,您太客气了。”

    皇帝扫他一眼。

    谢昭立刻把牙关了起来。

    然后皇帝又对越国公说:“你少夸他,这小子在荆州哪是不在意弹劾,那是故意借着别人弹劾的折子往京城里送信呢,都是计划好的,他当然不在意。”

    “说不定啊,这也是计划好的。”皇帝指了指屏风。

    显然是觉得酒楼这一幕,是‘燕武帝’故意在钓鱼呢。

    “这……臣不敢妄言,不如您直接问十一殿下?”越国公拒绝接话,并成功祸水东引。

    他一说完,皇帝和越国公两人就默契地,一齐看向了谢昭。

    谢昭:“?”

    骤然迎接两双老狐狸的眼睛,谢昭一副受惊的样子战术后仰,并在心里怒骂。

    好啊,越国公我真是看错你了!

    把刚才的道谢还我!

    然而越国公却好像什么都没做一样,也看不到谢昭受惊,还笑呵呵地问他:“殿下觉得呢?”

    谢昭抿着嘴眨了眨眼:“嗯……那越国公觉得呢?”

    越国公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不过笑容不变,摇摇头道:“这倒也是个破局之法,殿下果然机敏。”

    后半句是对皇帝说的。

    而谢昭却是又眨了下眼睛,稍显无辜,仿佛在说‘你在说什么?我怎么听不懂啊?’

    皇帝瞥了谢昭一眼,对越国公的话不置可否。

    【传言愈演愈烈,还是在夺嫡这种敏感的时刻,褚兴言略一思考,就察觉到了这水有多深多混,当然要离得远远的。

    不然有可能一不小心,就成了出头的椽子。

    鉴于大家都是国子监的学生,且往日和周鸿才关系还不算恶劣,褚兴言当机立断站出来提醒他,这不仅仅是想让自己和此事撇清关系,也是想救一救周鸿才。

    ()    要是这些话传出去,早早地在都尉府挂上号,以后你还想不想参加会试了!】

    可惜没想到,他的一番好意,周鸿才根本就不领情,反而一甩袖道。

    【“不劳褚兄关心,在下清醒得很!”】

    【“依我看褚兄才是醉了,席间无酒,诸位喝的不过是清茶而已,如何能醉人?”】

    见褚兴言忧心忡忡,很是有些不安的样子,周鸿才上下打量了他一眼,轻蔑道:“或者说,褚兄这是酒不醉人人自醉,不愿意清醒吧。”

    【这下褚兴言脸色更沉了,不客气地反问:“你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哼,褚兄何必揣着明白装糊涂。”】

    周鸿才一甩袖,将双手背到身后,浑身透漏着一股不屑与之为伍的味道。

    【“在下早就听闻,因为十一皇子势大,手握都尉府,朝野中不少人上赶着奉承,却没想到,褚兄也是其中一员。”】

    【他神色轻蔑:“在下私以为,你我饱读圣贤书,合该为民请命,而非是谨小慎微,做某个皇子的应声虫!”】

    他这一番话说得大义凛然,还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愤恨,看上去真是正义得不得了,不带一点私心一般,引得不少人跟随赞同。

    【“说得好!我赞同周兄!”】

    【“没错!我等十年寒窗苦读诗书,为的是辅佐明君匡扶盛世,可不是为了奉承什么皇子!”】

    【“正是!朝中那些贪官怕都尉府,在下不过一介穷书生,行得端坐得正,我可不怕!”】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声援起周鸿才,把褚兴言挤兑得仿佛真是一个奉承谄媚的小人一般。

    然而褚兴言可不是什么笨嘴拙舌的受气包。

    【都是国子监的学生,论气势他当然也不能输,当即一个拱手,冷哼道:“周兄可真是好口才,我不过好心提醒周兄一句,就成了阿谀奉承的小人?”】

    【“呵,常言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怕不是小人眼里也只能看见小人!”】

    【“你!”】

    周鸿才眼神一冷,但没说什么,倒是之前声援他的一个方脸书生急了,质问褚兴言。

    【“褚兄莫要强词夺理!周兄此举乃是为荆州几万百姓讨一个公道,当为伟岸君子才是!何来小人一说?”】

    【另一个穿烟灰色道袍(书生服饰的一种)的书生也帮腔道:“就是!”】

    【“褚兄,虽然我们都知道你明年要下场,要不了多久咱们就得称呼你一声褚大人了,但你现在就开始奉承十一皇子有点早吧?”】

    前面还说,只有朝堂上那些贪官才畏惧都尉府和十一皇子,这话不就是把褚兴言也比作那些贪官了嘛。

    【“哼!”】

    褚兴言也学着周鸿才的样子一甩袖,看上去正气还比他足。

    【“王兄赵兄素来与周兄走得近,倒是也得了他的真传,凡事不论是非曲直,只管一顿老拳将人捶成奸佞小人,知道的当你们是

    国子监的学生、堂堂秀才,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哪里来的泼皮无赖!”】

    这话的杀伤力,可比骂他们是小人还足。

    毕竟再是小人,那也是秀才,未来的进士、官老爷,在人上人的圈子里打转。

    可褚兴言后面这话,直接将他们贬出了读书人的行列,这谁能忍!

    于是又是新一轮骂战。

    不过读书人骂人文绉绉的,酒楼的食客全当文戏听了。

    要十皇子来说,他们可真是心大,这几个人话里又是皇子又是贪官的,每一句都在危险的边缘蹦跶,你们不赶紧跑,还有心情看戏?

    【他忍不住朝‘燕武帝’吐槽:“简直和你一样心大!”】

    【‘燕武帝’白他一眼:“得了吧,我这叫宽宏大量,他们那是傻,完全不是一回事好吧。”】

    可不是嘛,明明他坐在被骂的现场,身边还跟着锦衣卫,居然也没想着去找那几个书生的麻烦。

    换成升平楼里的任何一位,书生们已经进了都尉府大牢了。

    十一皇子宽宏得简直不像他了。

    或者说,是不像他们想象中的那个暴君‘燕武帝’了

    。

    比如四皇子就冷哼道:“呵,你对我们兄弟几个可没这么客气。”

    亲兄弟你说杀就杀,无亲无故的书生倒是轻飘飘放过了。

    四皇子:“怎么着,书读得多能保命?”

    用话怼谢昭的同时,四皇子还不忘顺带瞥了一眼三皇子。

    众所周知,他们这位三哥一直以亲外祖父越国公为榜样,立志要成为他老人家那样胸有沟壑、足智多谋的人物,为此日日苦读,是几个兄弟里面书读得最多的一个。

    想到三皇子平时对谢昭也不怎么客气,最后却能善终,四皇子不负责任地想,难道十一还真有这种惜才的心思?

    被调侃的三皇子脸色不太好看。

    众所周知,他好读书,还是日日苦读,就是为了成为外祖父越国公那样的人。

    可惜,越国公的聪明一点也没遗传到三皇子身上,他只会死读书,认书上的死理。

    越国公几次相劝,尽信书不如无书,尤其你还是个皇子,应该有明辨书中是非的能力。

    不是说这些书被奉为圣贤书,就真的是圣贤了。

    可惜三皇子都已经这个年纪了,三观早就成了型,掰都掰不回来,越国公只能摇头叹气。

    因为越国公对三皇子的苦读不仅不赞赏,还隐隐有些失望的意思,导致三皇子心态有些失衡,一听到有人提起这事,就觉得对方是在挖苦他。

    当然了,四皇子也确实是这个意思。

    他既然要襄助大皇子,自然不可能当个吉祥物,私下里帮着探查了不少消息,其中就有三皇子和越国公不和这一条。

    只是越国公这个老狐狸比谁都能装,表面上一点痕迹都看不出来,四皇子不敢确定,所以才屡次在言语上试探。

    只是不知,大皇子都已经重罪在身,注定翻身无望了,四皇子还试探什么?

    怕不是职业病犯了吧。!

    二十七天外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

    :,

    希望你也喜欢 记住本站网址,Www.biquxu.Com,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biquxu.com ”,就能进入本站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